4.0
网友评分
  • 很差
  • 较差
  • 还行
  • 推荐
  • 力荐
818次评分
  • 很差
  • 较差
  • 还行
  • 推荐
  • 力荐

扫一扫app播放

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,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以“给水防疫”为名,秘密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,大肆抓捕平民进行活体实验,妄图以此扭转败aaa。小贩王永章(姜武饰)等人被强行抓入“特设监狱”,日军以“配合健康检查与防疫研究即可换取自由”的虚伪承诺,欺骗他们遭受冻伤实验、毒气实验、活体解剖等极端折磨……
演员及所饰演人物
由于电影史上并无一部名为《731》的单一、权威的故事片,该题材最广为人知、最具代表性的影视作品是1988年由香港导演穆德远、费穆执导的电影《黑太阳:731部队》。该片以其伪纪录片的风格和极其写实的表现手法,成为了探讨这一历史话题无法绕过的文本。以下是该电影的主要演员及角色:
王刚 饰演 中国青年:他是影片中作为“马路大”(日语“丸太”,意为“圆木”,是日军对实验对象的蔑称)的青年知识分子代表。观众主要通过他的视角,见证了一批批无辜者被送入这个人间地狱的过程,他的遭遇是整个悲剧的缩影。
林建明 饰演 中国女俘:一位被俘的中国女性,在影片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。她的角色集中体现了女性在战争中所承受的特定暴行与苦难。
许绍雄 饰演 日本军官/医生:代表731部队中的中坚执行者。他们是战争的机器,冷漠、高效地执行着上级的命令,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。角色原型是对731部队成员的群像式描绘。
其他日本演员 饰演包括石井四郎在内的731部队各级军官和科研人员。他们是整个罪恶体系的策划者、组织者和实施者,在影片中以“科学家”和“爱国者”的面目出现,其言行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形成巨大反差。
详细剧情
电影《黑太阳:731部队》并非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,而是以一种接近纪录片的方式,通过一系列片段式的场景,系统地展示了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(简称731部队)的内部运作和骇人听闻的罪行。
影片开篇,伴随着冰冷、机械的画外音,一列火车载满了被日军俘虏的中国人、苏联人和朝鲜人,他们被欺骗或强行送往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部队基地。他们不知道,自己已成为所谓的“马路大”,是失去姓名、仅以编号示人的实验材料。
随着“马路大”们被投入监狱,影片开始逐一展示其核心内容——各种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:
1. 冻伤实验:在哈尔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,日军强迫战俘将裸露的手臂伸出室外,用风扇对着猛吹,直至手臂完全冻僵。随后,他们将冻伤的战俘带入室内,用不同温度的水进行“解冻”,观察皮肉如何从骨骼上脱落。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保护孩子,自愿承担了最严苛的实验,最终手臂被活生生砸断。
2. 活体解剖:为了观察病菌在人体内的作用,日军在不需要麻醉的情况下,对健康的“马路大”进行活体解剖。他们摘取活人的心脏、肝脏、肺等器官,研究其生理机能。一名被怀疑感染了鼠疫的中国青年,在尚有意识的情况下被活生生解剖。
3. 细菌实验:影片详细再现了731部队研发细菌武器的过程。他们将鼠疫、霍乱、炭疽等病菌注入“马路大”体内,或通过食物、水源感染他们,然后密切记录其发病、死亡的全过程,以确定细菌武器的效能。
4. 环境实验:将“马路大”置于真空舱内,逐步抽走空气,观察其在缺氧状态下的生理反应直至死亡。或者在高压舱内测试人体承受极限。
5. 毒气实验:将“马路大”关进密闭的玻璃房,释放不同种类的毒气,从外部观察他们在痛苦中挣扎死去的过程,以比较毒气的杀伤效率。
在展现这些令人发指的实验的同时,影片也穿插了731部队的日常生活。这些“科学家”和“医生”们在实验室里是冷酷的屠夫,下班后却会与家人聚餐、与同事谈笑风生,展现了一种极致的人格分裂和道德麻木。
影片的高潮,是731部队将培养的细菌用于实战。他们在中国多个城市投撒带有病菌的食物和物品,引发大规模瘟疫,造成数十万平民死亡。这是对731部队“防疫给水”伪装的彻底揭露。
随着二战接近尾声,苏联红军进入东北。为了掩盖罪行,日军开始销毁731部队基地。他们杀害了所有剩余的“马路大”,炸毁了建筑物和大量实验资料,并命令所有相关人员严守秘密。影片结尾,幸存的日本军官回到了日本,继续他们的生活,仿佛一切从未发生。而这段黑暗的历史,则随着废墟一同被试图埋葬。最终,影片以一行文字揭示731部队的罪行及其战后的逃脱,将观众从历史的震撼中拉回现实,引人深思。
客观专业影评
超越娱乐的良心拷问:评《黑太阳:731部队》的电影史学价值与伦理困境
在世界电影的长廊中,有些作品并非为娱乐而生,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证词,一次对人类道德底线的残酷勘探。《黑太阳:731部队》便是这样一部电影。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,更不是一部可以轻松观看的剧情片,它是一部沉重、尖锐、近乎酷刑的影像文本,以其不容置喙的真实性,将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——731部队的活人实验罪行——血淋淋地烙印在观众的记忆深处。作为影评人,我们必须剥离单纯的情绪宣泄,从电影美学、历史叙事和伦理功能等多个维度,去剖析这部作品的存在价值与内在矛盾。
首先,从电影风格与叙事策略上看,导演穆德远采用了当时在香港影坛颇为流行的“伪纪录片”或“Mondo电影”(全球大观)风格。影片摒弃了传统剧情片的人物弧光、戏剧冲突和情感铺垫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漠、克制、近乎流水账式的“实验报告”结构。镜头语言朴实、粗粝,大量手持摄影和固定机位的中远景拍摄,营造出一种旁观者的窥视感,仿佛观众不是在“看故事”,而是在“查阅档案”。这种去戏剧化的处理方式,恰恰是影片最强大的力量来源。它不试图通过塑造英雄或反派来简化历史的复杂性,而是将731部队呈现为一个非人性的、高效运转的“系统”。观众看到的不是少数几个恶魔,而是一群被军国主义思想异化、在“科学”和“爱国”名义下集体行尸走肉的普通日本人。这种对“平庸之恶”的影像化呈现,其警示意义远超对个体罪行的简单谴责。
其次,影片的历史真实性与影像再现的尺度构成了其最核心的争议与价值。电影中所描绘的冻伤、活体解剖、细菌战等实验,并非凭空杜撰的艺术夸张,而是基于战后审判(如伯力审判)的档案、幸存者的证言以及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。这使得影片的每一个暴力场景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份量。导演选择了一种“具象化”的暴力呈现,毫不避讳地展示血腥、扭曲和死亡的细节。这与《辛德勒的名单》等战争片通过象征、暗示和诗意化处理来表现暴力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。《黑太阳》的做法,无疑是对观众感官和心理的巨大冲击,甚至被许多人斥为“虐杀电影”。然而,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种“展示”本身就是一种“控诉”。面对一段试图被加害者刻意抹杀的历史,影像的直接性就成为一种无法被辩驳的证据。它迫使观众直面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:人类究竟可以对同类做出何等残暴之事?这种痛苦的观影体验,正是历史教育的一部分,它提醒我们,遗忘和漠视是通往下一次灾难的捷径。
再者,影片的伦理困境不容忽视。将如此深重的苦难商品化,搬上商业电影市场,本身就带有原罪。观众在付费观看这些“奇观”时,是否在无形中消费了受害者的尊严?这是所有以大屠杀为题材的影像作品共同面临的伦理拷问。然而,评价一部电影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。《黑太阳:731部队》诞生于1988年的香港,其创作动机更多是出于一种历史责任的驱使,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,它扮演了重要的“历史揭秘者”角色。它以最激进的方式,刺破了某些人试图维持的“战争浪漫化”滤镜,向世界揭示了军国主义的真实面目。因此,尽管其表现手法存在争议,但其创作初衷的社会正义性应当被肯定。
最后,从电影史地位来看,《黑太阳:731部队》或许在艺术成就上并非顶级,但它在题材开拓和意识形态冲击上,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它为中国乃至亚洲的反战电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、更为黑暗和残酷的范式。它证明了电影不仅可以记录美、塑造英雄,更可以用来保存创伤、警示世人。它是一部“不讨喜”的电影,一部难以被二次消费的电影,但它是一部“必要”的电影。
综上所述,《黑太阳:731部队》是一部在艺术、伦理和历史之间走钢丝的复杂文本。它用最原始、最粗粝的影像,完成了一次对人类良心的极限测试。它不是一杯好喝的酒,而是一剂苦口的良药。观影过程无疑是痛苦的,但这种痛苦,恰恰是对历史最基本的尊重,也是对未来最深沉的守护。它提醒我们,文明的帷幕之下,野蛮的阴影从未远离,而记忆,是我们唯一的防线。
相关问答清单
1. 电影史上关于731部队最著名的作品是哪一部?
答案: 是1988年由香港导演穆德远、费穆执导的电影《黑太阳:731部队》。该片因其题材的敏感性和表现的写实性,成为这一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影像作品。
2. 电影中提到的“马路大”是什么意思?
答案: “马路大”是日语“丸太”(maruta)的音译,意为“圆木”或“木材”。这是731部队内部对被用作活体实验的战俘和平民的蔑称,意图彻底剥夺其人格,使其等同于可供随意消耗的实验材料。
3. 影片主要采用了哪种拍摄风格来增强其真实感和冲击力?
答案: 影片主要采用了“伪纪录片”或“Mondo电影”(全球大观)的拍摄风格。这种风格特点包括:手持摄影、粗粝的画面质感、去戏剧化的片段式叙事结构,以及冷漠客观的旁观视角,共同营造出一种令人不安的真实感和历史现场感。
4. 《黑太阳:731部队》中展现了哪些主要的人体实验?
答案: 影片主要展现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实验:冻伤实验(包括不同温度解冻)、活体解剖、鼠疫等细菌感染实验、真空舱和高压舱环境实验、以及毒气实验。
5. 影片结尾,日本战败时为什么要急于销毁731部队的基地?
答案: 为了销毁其所犯下的战争罪行的所有证据。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后,日军为了逃避战后审判,开始系统地杀害所有剩余的“马路大”,炸毁实验室、焚毁研究资料,并强迫所有人员签署保密协议,企图将这段历史彻底抹去。
6. 该片在叙事上与《辛德勒的名单》等传统战争史诗片有何根本不同?
答案: 根本不同在于叙事焦点和结构。《辛德勒的名单》有明确的英雄主角和戏剧性的人物成长弧光,而《黑太阳》采用的是去中心化的群像和片段式结构,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角,重点在于“系统”之恶而非个体善恶,更像一部“影像化的罪证档案”。
7. 《黑太阳:731部队》因其内容在许多地区都面临怎样的放映情况?
答案: 该片因其内容过于血腥、暴力且题材极度敏感,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列为禁片或限制级影片,难以在主流院线上映,长期处于一种地下或小范围流传的状态,这也加剧了其神秘性和争议性。
8. 影片中描绘的实验场景是完全虚构的吗?
答案: 不是。影片中展现的绝大多数实验类型都有据可查,主要依据是战后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、伯力审判的公开档案,以及731部队部分成员的证词和幸存受害者的回忆录。电影是基于这些真实史料进行的艺术化再现。
9. 电影试图通过展现这些极端暴行,向观众传达最核心的思想是什么?
答案: 核心思想是揭示军国主义如何将“科学”和“医学”扭曲为反人类的屠刀,以及当个体被剥夺道德和人性后可能犯下的集体暴行。它警示后人,必须警惕任何以“国家”、“科学”或“种族”名义进行的非人道行为,强调铭记历史、捍卫人道主义底线的重要性。
10. 除了人体实验,影片还展示了731部队的哪一项核心军事用途?
答案: 影片还展示了731部队作为细菌战研究和实战单位的核心军事用途。影片后半部分描绘了他们将研发的细菌武器(如带有鼠疫菌的跳蚤、食物等)用于中国城市和地区,发动大规模细菌战,造成了巨大的平民伤亡。
展开
    首页1号
    首页1号
    首页1号

    资源列表

    相关明星

    首页1号

    相关影片

    首页1号
    详情页左横幅
    • 片名:731
    • 状态:高清版
    • 主演:姜武 王志文 李乃文 林子烨 孙茜 冯文娟 温碧霞 李善玉 张琪 李彧 徐光宇 平田康之 小野巽 佐藤匠 
    • 导演:赵林山 
    • 年份:2025
    • 地区:中国大陆
    • 类型:剧情 
    • 频道:内详
    • 上映:未知
    • 语言:汉语普通话
    • 更新:2025-10-31 14:42
    • 简介: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,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以“给水防疫”为名,秘密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,大肆抓捕平民进行活体实验,妄图以此扭转败aaa。小贩王永章(姜武饰)等人被强行抓入“特设监狱”,日军以“配合健康检查与防疫研究即可换取自由”的虚伪承诺,欺骗他们遭受冻伤实验、毒气实验、活体解剖等极端折磨……
    搜索历史
    删除
    热门搜索
    本地记录

    启动快捷

    极速播放

    蓝光画质

    下次再说
    网站公告

    这是一条公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