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发生在1944年,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,日本帝国主义在海外的攻势也成为强弩之aaa。历经八年战火荼毒的中国,就此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决定时刻。中美英三国策划对日寇发动联合反击,肩负着艰巨使命的美国飞虎队王牌飞行员卡恩驾驶P-40战斗机飞临滇西上空,谁知却遭到此前获悉情报的日本空军的狙击。经过一番对决,卡恩的飞机遭到重创,他也不得不跳伞落入了滇西的密林之中。日军阳光司令部旋即派兵展开地毯式搜索,而八路军游击队、美军伞兵特遣队、国民党远征军也分别开始了营救行动。
《国际大营救》剧情简介:
《国际大营救》是一部以二战时期为背景的历史战争剧,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,积极营救被日军关押在国际战俘营的各国战俘的故事。该剧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原型,通过讲述不同国家、不同信仰的人物之间的友谊和斗争,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精神。
剧情分为三个阶段:
第一阶段:营救开始
故事发生在1943年,当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,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。日军为了掩盖其战争罪行,将一批各国战俘关押在东北的抚顺战俘营。中国共产党得知这一消息后,决定开展营救行动。
第二阶段:营救过程
为了营救战俘,中国共产党联合苏联情报部门,成立了一个营救小组。小组由中方、苏方、美方和英国方人员组成。他们克服重重困难,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营救计划,包括假扮日军、制造混乱、夜间行动等。在营救过程中,他们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。
第三阶段:营救成功
经过艰苦努力,营救小组成功地将战俘从抚顺战俘营解救出来。在回国途中,他们还遭遇了日军和伪军的追击。在生死攸关的时刻,战俘们团结一心,最终战胜了敌人,成功抵达了苏联境内。
《国际大营救》专业评论:
《国际大营救》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教育意义的电视剧。以下是对该剧的客观专业评论:
1. 历史真实性:《国际大营救》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,对二战时期我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大营救行动进行了艺术再现。剧情中的人物、场景、事件都力求还原历史,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。
2. 情节紧凑:该剧剧情紧凑,悬念迭起。从营救计划的制定到执行,再到营救成功,剧情环环相扣,让观众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。
3. 人物塑造:剧中角色形象鲜明,具有代表性。中方人员表现出坚定的信念、勇敢的斗志和智慧;苏方人员展现出高超的技巧和忠诚的友情;美英方人员则展示了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定支持我国抗战的决心。
4. 题材深刻:该剧以国际大营救为主题,弘扬了友谊、和平、正义等价值观。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,该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
5. 表现手法独特:该剧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纪实性、戏剧性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,使剧情更加丰富多彩。
6. 主题鲜明:该剧以国际大营救为主线,突出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精神,以及各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友谊和团结。
7. 美术设计精美:该剧的美术设计精美,场景布置真实,服装道具考究,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。
8. 音乐氛围感人:该剧的音乐旋律优美,富有感染力,为剧情增色不少。
9. 演员演技精湛:剧中演员的演技精湛,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,使观众身临其境。
10. 教育意义深远:该剧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,有利于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,传承红色基因。
相关问答清单及答案:
1. 《国际大营救》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?
答:故事发生在1943年的二战时期。
2. 营救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?
答:主要目的是解救被日军关押在抚顺战俘营的各国战俘。
3. 营救小组由哪些国家的人员组成?
答:营救小组由中方、苏方、美方和英国方人员组成。
4. 营救过程中,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?
答:他们在营救过程中遇到了假扮日军、制造混乱、夜间行动等困难。
5. 营救成功后,战俘们去了哪里?
答:战俘们成功抵达了苏联境内。
6. 剧中主要角色有哪些?
答:主要角色包括中方、苏方、美英方的人员。
7. 剧中是否有真实的历史事件?
答:是的,该剧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。
8. 剧中反映了哪些价值观?
答:剧中反映了友谊、和平、正义等价值观。
9. 剧中的美术设计如何?
答:美术设计精美,场景布置真实,服装道具考究。
10. 《国际大营救》的教育意义是什么?
答:该剧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,有利于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,传承红色基因。
展开